• 2023年11月18日 星期六
  • 设为首页
  • 加入收藏
咨询热线:0913—3362222

首页医疗新闻 > 媒体报道 > > 正文

大爱村医刘永生 医德高尚誉三秦(高清组图)

时间: 2014-12-05 15:13:16        来源:陕西网渭南站 记者杨青山 李静怡 李甜

  • 在潼关县秦东镇荒移村,有一位人称“菩萨心肠”的乡村医生。38年间,他潜心钻研中西医理论,用精湛的医术为乡亲们除疾祛病,他的名字当地无人不知,他的医德无人不敬,他的医术群众信服,他就是陕西省“白求恩精神奖”、“优秀乡村医生” 、 “最美渭南人”、“最美潼关人”获得者——刘永生。12月4日,陕西网渭南站记者来到荒移村,细访这位乡医的38年大爱行医路。图为刘永生正在坐诊。记者杨青山 摄 在潼关县秦东镇荒移村,有一位人称“菩萨心肠”的乡村医生。38年间,他潜心钻研中西医理论,用精湛的医术为乡亲们除疾祛病,他的名字当地无人不知,他的医德无人不敬,他的医术群众信服,他就是陕西省“白求恩精神奖”、“优秀乡村医生” 、 “最美渭南人”、“最美潼关人”获得者——刘永生。12月4日,陕西网渭南站记者来到荒移村,细访这位乡医的38年大爱行医路。图为刘永生正在坐诊。记者杨青山 摄
  • 潼关县秦东镇荒移村卫生室前,停放着许多前来看病村民的车辆。记者杨青山 摄 潼关县秦东镇荒移村卫生室前,停放着许多前来看病村民的车辆。记者杨青山 摄
  • 陕西网渭南站记者见到了正坐着给孩子听诊的刘永生,眼前这位头发有些谢顶,50多岁的大个子,正细心地安抚孩子的情绪。记者杨青山 摄 陕西网渭南站记者见到了正坐着给孩子听诊的刘永生,眼前这位头发有些谢顶,50多岁的大个子,正细心地安抚孩子的情绪。记者杨青山 摄
  • 陕西网渭南站记者见到了正坐着给孩子听诊的刘永生,眼前这位头发有些谢顶,50多岁的大个子,正细心地安抚孩子的情绪。记者杨青山 摄 陕西网渭南站记者见到了正坐着给孩子听诊的刘永生,眼前这位头发有些谢顶,50多岁的大个子,正细心地安抚孩子的情绪。记者杨青山 摄
  • 药房里,刘永生的妻子正在给病人配药。 药房里,刘永生的妻子正在给病人配药。
  • 药房里,刘永生的妻子正在给病人配药。 药房里,刘永生的妻子正在给病人配药。
  • 38年间,他潜心钻研中西医理论,用精湛的医术为乡亲们除疾祛病,他的名字当地无人不知,他的医德无人不敬,他的医术群众信服。记者杨青山 摄 38年间,他潜心钻研中西医理论,用精湛的医术为乡亲们除疾祛病,他的名字当地无人不知,他的医德无人不敬,他的医术群众信服。记者杨青山 摄
  • 38年间,他潜心钻研中西医理论,用精湛的医术为乡亲们除疾祛病,他的名字当地无人不知,他的医德无人不敬,他的医术群众信服。记者杨青山 摄 38年间,他潜心钻研中西医理论,用精湛的医术为乡亲们除疾祛病,他的名字当地无人不知,他的医德无人不敬,他的医术群众信服。记者杨青山 摄
  • 图为刘永生正在坐诊。记者杨青山 摄 图为刘永生正在坐诊。记者杨青山 摄
  • 图为刘永生正在坐诊。记者杨青山 摄 图为刘永生正在坐诊。记者杨青山 摄
  • 当年刘永生把自家的房子让给谢双喜成家用。谢双喜的妻子向潼关县宣传部副部长陈立立、卫生局干部同焕芳说起这段往事。记者杨青山 摄 当年刘永生把自家的房子让给谢双喜成家用。谢双喜的妻子向潼关县宣传部副部长陈立立、卫生局干部同焕芳说起这段往事。记者杨青山 摄
  •   当年刘永生把自家的房子让给谢双喜成家用。谢双喜的妻子向陕西网渭南站记者说起这段往事。记者杨青山 摄 当年刘永生把自家的房子让给谢双喜成家用。谢双喜的妻子向陕西网渭南站记者说起这段往事。记者杨青山 摄
  • 潼关县宣传部副部长陈立立、卫生局干部同焕芳和陕西网渭南站记者,来到党家,党红喜谈起“芳芳”和刘永生大夫,抑制不住情绪流下眼泪。记者杨青山 摄 潼关县宣传部副部长陈立立、卫生局干部同焕芳和陕西网渭南站记者,来到党家,党红喜谈起“芳芳”和刘永生大夫,抑制不住情绪流下眼泪。记者杨青山 摄
  • “你一定要有勇气,战胜疾病,有啥不舒服的就给我说!你不是说要学按摩吗,你不是还爱跳舞吗,你要说到做到,你看,这么多人都在关注你呢!你要相信奇迹会发生!”刘永生鼓励已失明的患者党红喜。记者杨青山 摄 “你一定要有勇气,战胜疾病,有啥不舒服的就给我说!你不是说要学按摩吗,你不是还爱跳舞吗,你要说到做到,你看,这么多人都在关注你呢!你要相信奇迹会发生!”刘永生鼓励已失明的患者党红喜。记者杨青山 摄
  • 在同焕芳的《蹲点日记》里,有一对患病父子让人格外牵挂。父亲党志平患肺心病等多种病。儿子党红喜是个脑肿瘤患者。图为同焕芳和刘永生鼓励党红喜。记者杨青山 摄 在同焕芳的《蹲点日记》里,有一对患病父子让人格外牵挂。父亲党志平患肺心病等多种病。儿子党红喜是个脑肿瘤患者。图为同焕芳和刘永生鼓励党红喜。记者杨青山 摄
  • “我做的不是啥大事,是作为一个医生应该做的。”刘永生这样说。作为乡村医生,刘永生每天奔波在为村民看病的路上。记者杨青山 摄 “我做的不是啥大事,是作为一个医生应该做的。”刘永生这样说。作为乡村医生,刘永生每天奔波在为村民看病的路上。记者杨青山 摄
  • “这不是永永嘛!”从党家离开没多远,村里一位阿姨就叫住了刘永生。阿姨告诉陕西网渭南站记者,7、8年前自己突发脑梗,半个身子都不能动。半夜给刘永生打电话,他连夜赶来给自己医治。治疗三天之后,自己就能下地走路了。“我让我娃给他永永叔(刘永生)磕个头。”阿姨笑着说,是刘永生救了自己一命。记者杨青山 摄 “这不是永永嘛!”从党家离开没多远,村里一位阿姨就叫住了刘永生。阿姨告诉陕西网渭南站记者,7、8年前自己突发脑梗,半个身子都不能动。半夜给刘永生打电话,他连夜赶来给自己医治。治疗三天之后,自己就能下地走路了。“我让我娃给他永永叔(刘永生)磕个头。”阿姨笑着说,是刘永生救了自己一命。记者杨青山 摄
  • “这不是永永嘛!”从党家离开没多远,村里一位阿姨就叫住了刘永生。阿姨告诉陕西网渭南站记者,7、8年前自己突发脑梗,半个身子都不能动。半夜给刘永生打电话,他连夜赶来给自己医治。治疗三天之后,自己就能下地走路了。“我让我娃给他永永叔(刘永生)磕个头。”阿姨笑着说,是刘永生救了自己一命。记者杨青山 摄 “这不是永永嘛!”从党家离开没多远,村里一位阿姨就叫住了刘永生。阿姨告诉陕西网渭南站记者,7、8年前自己突发脑梗,半个身子都不能动。半夜给刘永生打电话,他连夜赶来给自己医治。治疗三天之后,自己就能下地走路了。“我让我娃给他永永叔(刘永生)磕个头。”阿姨笑着说,是刘永生救了自己一命。记者杨青山 摄
  • 村民向陕西网渭南站记者演示刘永生教给他的八穴保健操。记者杨青山 摄 村民向陕西网渭南站记者演示刘永生教给他的八穴保健操。记者杨青山 摄
  • 村民向陕西网渭南站记者演示刘永生教给他的八穴保健操。记者杨青山 摄 村民向陕西网渭南站记者演示刘永生教给他的八穴保健操。记者杨青山 摄
  • 潼关县卫生局同焕芳写下的《老百姓喜爱的好村医刘永生 ——一名干部的“蹲点日记”》,她历时2个多月,走遍16个村,用最朴实的文字记录下刘永生的行医事迹。每一篇日记背后,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。记者杨青山 摄 潼关县卫生局同焕芳写下的《老百姓喜爱的好村医刘永生 ——一名干部的“蹲点日记”》,她历时2个多月,走遍16个村,用最朴实的文字记录下刘永生的行医事迹。每一篇日记背后,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。记者杨青山 摄
  • 2013年12月,被潼关县委、县政府评为“最美潼关人”。图片由同焕芳提供。 2013年12月,被潼关县委、县政府评为“最美潼关人”。图片由同焕芳提供。
  • 2013年12月,被潼关县委、县政府评为“最美潼关人”。图片由同焕芳提供。 2013年12月,被潼关县委、县政府评为“最美潼关人”。图片由同焕芳提供。
  • 2013年12月,被潼关县委、县政府评为“最美潼关人”。图片由同焕芳提供。 2013年12月,被潼关县委、县政府评为“最美潼关人”。图片由同焕芳提供。
  • 今年4月,在渭南市市委宣传部开展的首届“最美渭南人”评选中,刘永生荣获“最美渭南人”荣誉称号。记者杨青山 摄 今年4月,在渭南市市委宣传部开展的首届“最美渭南人”评选中,刘永生荣获“最美渭南人”荣誉称号。记者杨青山 摄
  • 今年4月,在渭南市市委宣传部开展的首届“最美渭南人”评选中,刘永生荣获“最美渭南人”荣誉称号。记者杨青山 摄 今年4月,在渭南市市委宣传部开展的首届“最美渭南人”评选中,刘永生荣获“最美渭南人”荣誉称号。记者杨青山 摄
  • 查看原图

陕西网渭南站(记者杨青山 李静怡 李甜)在潼关县秦东镇荒移村,有一位人称“菩萨心肠”的乡村医生。38年间,他潜心钻研中西医理论,用精湛的医术为乡亲们除疾祛病,他的名字当地无人不知,他的医德无人不敬,他的医术群众信服,他就是陕西省“白求恩精神奖”、“优秀乡村医生” 、 “最美渭南人”、“最美潼关人”获得者——刘永生。12月4日,陕西网渭南站记者来到荒移村,细访这位乡医的38年大爱行医路。

各级褒奖村医刘永生

今年54岁的刘永生,是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荒移村一名乡村医生。刘永生小时候,家里兄弟姐妹多,穷得叮当响。两岁时因为一次意外,他摔伤了腿。为给 他看病,母亲拉下脸四处借钱。村上老支书知道了,就借给他20块钱,帮他治好了腿。后来,刘永生想,如果自己会医术,就能给家里帮忙,还能解决村里其他穷 人的看病问题。

在坚定了医生梦之后,他便开始四处拜师学艺,一边跟着老中医学针灸按摩,一边到镇卫生院跟着医生学西医,一有机会就自己报培训班,白天上课,晚上就 在家里自修。1976年他高中毕业,经“赤脚医生培训班”培训,取得赤脚医生证书后从医。1978年在县医院学习一年。他勤奋好学,刻苦钻研,掌握了农村 常见病、多发病的诊疗方法。从此,他与医结缘。

从医38年以来,他始终不忘当年老支书的恩情,并把感恩化作一份大爱,献给乡邻。他牢记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始终坚守在乡村卫生工作 一线,把治病救人作为自己的天职,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,不论贫穷富有、老弱病残,他一视同仁,精心诊治。他用仁心仁术治疗、帮助和安慰每一位患者,守护 群众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,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“乡村里的120”。

多年来,刘永生累计接诊患者9万人次,出诊近万人次,为群众垫支医疗费用达数万元。2013年12月,被县委、县政府评为“最美潼关人”;今年1 月,被省卫计委评为“优秀乡村医生”。今年4月,在渭南市市委宣传部开展的首届“最美渭南人”评选中,刘永生荣获“最美渭南人”荣誉称号。近日,省卫生计 生委决定授予刘永生“白求恩精神奖“,并在全省卫计系统深入开展向刘永生同志学习活动。

据潼关县宣传部副部长陈立立介绍,今年以来,新华网、新华每日电讯、陕西省电视台、陕西日报、渭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,都对刘永生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采 访报道。 “一般医生做不到他这样。在我心里,刘永生是一个有大爱的人。”谈起刘永生,陈部长感慨万千,“群众有钱,他给看病,群众没钱,他垫钱给看 病。”

同焕芳写下《蹲点日记》

“严阵以待的锣鼓队、红绿搭配的秧歌队伍整齐有序,大红的横幅悬挂在村口,村口聚集的村民中有人拿着大红花,有人拿着红绸缎,大家都翘首相望,像是 等待一个重要人物的到来.......”2014年4月,刘永生荣获“最美渭南人”荣誉称号,当天新闻报道中描述的场景,让陕西网渭南站记者印象深刻。

更令人动容的,是潼关县卫生局同焕芳写下的《老百姓喜爱的好村医刘永生 ——一名干部的“蹲点日记”》,她历时2个多月,走遍16个村,用最朴实的文字记录下刘永生的行医事迹。每一篇日记背后,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。

“不是我写得好,是刘大夫做得好。我只是一个记录者。”同焕芳对陕西网渭南站记者说,“从3月下旬到6月中旬,我走遍四角营塬。每到一个村,见了人 我就问,你知道刘永生吗?”经过走访,同焕芳逐渐还原了乡医刘永生这38年的行医路,从此她便和荒移村结下不解之缘。在四角营塬,她成了村民口中的好“芳 芳”。

同焕芳说,一谈起刘永生大夫,自己就会变成一个泪点很低的人。“我孩子他爸说我中毒了。写《蹲点日记》那些天,我每天熬夜到两三点,有一次生病打吊 针,一边打字一边哭。你试想,一个个六七十岁的老大爷、老大娘,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拉着你的手,告诉你刘大夫是怎么救了他们,我每一次回想起来都很难受。” 她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,是一个雪夜。刘永生出诊路上,村民对他说,你踩着我脚印走,我怕你鞋湿。

“村民们和刘大夫感情深到什么程度?有村民说,就让刘永生给他看病,把他看死他也愿意。”在去荒移村采访的路上,汽车驶入乡间小道,一路颠簸。陕西 网渭南站记者听着同焕芳的讲述,不禁在心里思考,刘永生究竟是怎样的一名医生、有什么特别之处,能让周边乡村的患者纷纷上门,来找他这样一个乡村医生看 病?

记者探访荒移村卫生室

走进村卫生室,迎面而来的是一面挂满锦旗的墙壁,上面一句句感谢的话语,让人对刘永生的医术、医德倍感崇敬。陕西网渭南站记者见到了正坐着给孩子听 诊的刘永生,眼前这位头发有些谢顶,50多岁的大个子,正细心地安抚孩子的情绪。药房里,刘永生的妻子和儿媳正在给病人配药;在治疗室,刘永生的儿子刘波 也正忙着打针。

刘永生一个接一个地看病、开药,没有过多的时间交谈。陕西网渭南站记者只能在他看病的空隙,听他介绍自己的行医故事。谈及目前获得的荣誉,刘永生 说,荣誉越大,人越要谦虚,越要给老百姓服务好。“只要有病人,就治。从老百姓走进村卫生室,到走出去,他的疾病、他的痛苦,都需要无微不至的关怀。荣誉 来了不能骄傲自满,我说过三句话:天不言自高、地不言自厚、越丰满的谷子,越要低下头。”

陕西网渭南站记者发现,刘永生的手总是不自觉的有些颤抖,儿子刘波说,那是因为爸爸经常半夜出诊作息不规律,工作压力太大造成的。“前天半夜三点 多,上沸井村有个煤气中毒的,我爸怕我累,就没叫我。其实我愿意和他一起出诊。”刘波说,自己期初并不愿意学医,自从父亲获得‘最美潼关人’称号,他看到 乡亲们对父亲的深情,思想就发生了转变。“说实话,我当时心里特别自豪。”

多年来,刘永生的妻子跟着他耳濡目染,也掌握了一些医药知识,平时就帮着他,给乡亲们配药。年轻的时候,妻子并不理解刘永生的半夜出诊。现如今,她 不仅理解了丈夫,更是全力支持。她笑笑说,“不论啥时候,有人生病,咱随叫随到,救人要紧。半夜他要是睡着听不见,我就叫他。”一旁的儿媳说,小时候公公 就给自己看过病,如今自己也成了这个家的一员。

“永生是这一带塬上的乡村医生,村里很多人的病都是他看好的。行医几十年,为了乡亲忙前忙后,确实是个大好人。他得‘最美渭南人’那天,乡亲们都是自发在村口迎接他。”正在打吊针的荒移村村民张芳侠说。小小的病房只有7张床,却显得格外温馨。

38年行医路感动三秦

在同焕芳的《蹲点日记》里,有一对患病父子让人格外牵挂。父亲党志平患肺心病等多种病。儿子党红喜是个脑肿瘤患者。6年前,党志平在西安一家大医院确诊为右侧脚趾坏死,需要做截肢手术。老人没同意,抱着一线希望找刘永生。刘永生天天上门给老人换药、打针,期间还专门请来西安的专家给老人看病。只用了半个多月,不但病治好了,还一分钱没收。

2012年,老人的儿子党红喜被确诊为脑瘤并发梗阻性脑积水,由于瘤子压迫眼睛,近乎失明。当时,党红喜有了轻生的念头。刘永生得知后,就给他检 查、输液、吃药,那天他去党家3、4次,最后一次直到晚上12点多党红喜想通,才放心离开。正是刘永生,给了党红喜生命的新支点。 

陕西网渭南站记者来到党家,一家人正坐在门口晒太阳。同焕芳上前拉住党红喜的手,失明的他立刻就认出了“芳芳”,突然哭了起来。同焕芳赶忙安慰他, “你哭啥,不哭,听话。中午吃的啥?有没有啥想吃的?有没有啥话想给我说呀?头还疼吗?家里炉子热不热?你要把心态调整好,我说话你要听,要不然我不来看 你了。”一连串的嘘寒问暖,让人十分动容。党红喜一个劲儿的叫着“芳芳”,陕西网渭南站记者上前询问,在他心目中芳芳是什么样子。他沉默了好久才开口, “我虽然看不着,但是我能感觉到。芳芳个子高高的,长头发,芳芳太好了,太好了。”

正说着,刘永生来了。听到刘大夫的声音,党红喜的情绪又有些激动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。“你一定要有勇气,战胜疾病,有啥不舒服的就给我说!你不是说 要学按摩吗,你不是还爱跳舞吗,你要说到做到,你看,这么多人都在关注你呢!你要相信奇迹会发生!”刘永生给党红喜打气,他终于笑着说,“没问题,一定会 有奇迹!”

“这不是永永嘛!”从党家离开没多远,村里一位阿姨就叫住了刘永生。阿姨告诉陕西网渭南站记者,7、8年前自己突发脑梗,半个身子都不能动。半夜给 刘永生打电话,他连夜赶来给自己医治。治疗三天之后,自己就能下地走路了。“我让我娃给他永永叔(刘永生)磕个头。”阿姨笑着说,是刘永生救了自己一命。

“我做的不是啥大事,是作为一个医生应该做的。”刘永生这样说。作为乡村医生,刘永生每天奔波在为村民看病的路上。38年来,他扎根乡里,淡迫名 利,方圆几十公里的潼关寺汾塬上,哪里有病情,哪里就有他的身影。他以实际行动谱写着救死扶伤的感人篇章,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誉和爱戴。

对于优秀乡村医生刘永生的典型事迹,本网将于7日推出长篇图文报道,请大家关注!


编辑:党思雨

返回网站首页

相关热词搜索:三秦 村医 医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