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2023年11月18日 星期六
  • 设为首页
  • 加入收藏
咨询热线:0913—3362222

首页医疗新闻 > 城乡卫生 > > 正文

潼关刘永生:坚守乡村卫生工作一线 做村里的“120”

时间: 2021-09-02 15:01:36        来源:潼关县卫健局

编者按: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,为全方位展示建党百年来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听党指挥跟党走,努力为三秦百姓健康奋斗的生动实践和光辉历程,陕西省卫生健康委、“学习强国”陕西学习平台、西部网、陕西头条联合推出“医心向党百年百人”大型主题全媒体宣传报道,讲述他们在疾病救治、公共卫生、医学科研等卫生健康领域各条战线坚守初心、践行使命的生动事迹、感人故事。

“为了村民的健康,愿做一辈子村医。”现年56岁的刘永生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作为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荒移村的一名乡村医生,刘永生怀着对乡亲们的无限热爱,始终坚守在乡村卫生工作一线,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,满腔热情地为乡亲们疗疾治病。45年来,他以朴实情愫诠释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先进本色,以“病人就是自己的亲人”的实际行动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动人篇章。

17岁与医结缘 自学医疗知识为患者诊治

1976年,17岁的刘永生高中毕业后,回到家乡渭南市秦东镇荒移村务农。当时麻疹病流行肆虐,村里不少儿童少年面临疾病的威胁。对此,刘永生心急如焚,凭着平时积累的一点医学常识,又主动钻研了一大堆麻疹方面的书籍资料,边学边用,将一个个患病的孩子治好了。从此,年少的刘永生与医疗结缘。

荒移村距县城有20里路,是一个偏远的贫困村,不仅缺医少药,村民也是“小病拖着不治,大病没钱不能治,得了急病医院太远来不及治”。为了减轻村民痛苦和负担,刘永生独自挑起全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担。

为尽快掌握医疗知识与技能,刘永生一边工作,一边利用空闲时间进行自学。45年来,刘永生读过的医学书籍、做下的学习笔记、记下的病历记录无法统计,他常为了一个问题或医疗观点而食不甘味,夜不成眠。虽已年过五十,但刘永生仍然坚持每日勤学不辍,经常自费外出参加各种培训。几十年来,他熟练掌握了“透皮疗法”“走罐疗法”“敲击疗法”“火针疗法”“放血疗法”等新特偏土疗法,力求使医疗过程方便快捷,疗效最好,患者痛苦最小,花钱也要最少。

不离不弃 用行动守护患者

80岁的李秀珍回想起刘永生为她的治疗过程,仍记忆犹新。25年前,李秀珍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,医院告诉李秀珍,他们已无能为力,让他们自己回家安养。回来后,正值夏天,老人身上腐烂的地方惹来很多蝇虫。刘永生知道后,便赶去为老人治疗。李秀珍说,当时别人把都她当瘟神一样,离她远远的。“但刘永生大夫是第一个踏进我房门,第一个靠近我身边的人。”

在为李秀珍治疗期间,刘永生从来不嫌她身上气味难闻,总是认真细致地给她清洗消毒,给她打针、用药。这期间,刘永生在照顾老人同时,一有空儿就研究红斑狼疮方面的医学资料,多方打听讨教,不断调整治疗方案。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,李秀珍老人竟奇迹般地康复了。李秀珍说:“刘大夫用药就是厉害,只要药一经他的手,一用一个准!”

当地村民告诉记者,刘永生从来都是能扎几针、敲几下、能拔火罐解决的问题,就不会让患者打针吃药,更不会滥用抗生素。

随叫随到 做村里的“120”

从医45年来,不管白天黑夜,无论刮风下雨,只要有人叫出诊,刘永生从不推辞,总是随叫随到。乡亲们都亲切地把他称为村里的“120”。

十几年前,寺角营塬上的几个村只有刘永生一个接生员,工作很忙,他曾经一个晚上接生过3个孩子。有一次产妇大出血,他赶紧将病人送到医院,由于医院存血用完了,当时情况十分紧急,医院医生从手术室出来问:“你们谁是B型血?”刘永生站起来毫不犹豫回答:“我是!”就这样他把自己的血输给了产妇,病人得救了。

十几年过去了,他接生过的孩子有500多个,遇到经济条件差的,他从来不催要钱,病人实在掏不起,他就免了。45年来,他免费救治贫困病人更是不计其数,他高尚的医德,精湛的医术,受到远近乡邻的交口称赞。

下汾井63岁村民盛学义,12年前突然晕倒,失去意识,拉到医院检查确定为脑梗,但医院认为没有治疗的必要性。回来后,村里人都说叫刘永生看一下,盛学义家属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叫来了刘永生。于是,刘永生开始给患者打针、按摩、针灸,就这样,看了两天病人的手脚能动了,两星期后病人能坐了,一个月后病人会自己吃饭。两个月后,病人可以说话,慢慢走了。三个月后,患者生活基本自立。

扎根基层 为患者服务

45年来,刘永生执着坚守,扎根乡里,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服务,哪里有病情,哪里就有他的身影。小到头疼脑热,大到疑难杂症,以及疾控防疫、医改政策宣传落实等,刘永生都亲力亲为。作为一名医生,他治愈了无数的患者,但对于自己的身体却不知珍惜。他患了病却一直顾不得医治,总是默默硬撑着。

随着刘永生的医术越来越精熟,他的名气也不断扩大。十里八乡的患者都慕名而来,就连邻省的河南灵宝、山西芮城等地的患者,也来到这个乡村卫生室寻医问药。

曾有不少人劝他离开荒移村这个小地方,搬到县城开诊所,都被他婉言谢绝。也曾有几个人想利用他的名气推销药品,有的利润还很丰厚,但都被他挡了回去。他说,“家乡就是他的根,是他人生的舞台”。


编辑:王清

返回网站首页

相关热词搜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