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2023年11月18日 星期六
  • 设为首页
  • 加入收藏
咨询热线:0913—3362222

首页行业信息 > 医疗访谈 > > 正文

专访二院副院长徐兆宏:光明事业 永恒追求

时间: 2014-11-16 17:38:53        来源:渭南医疗网

陕西省中部渭河冲积平原,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,这里有一座中等城市叫渭南。它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,是陕西省和西部地区进入中东部的“东大门”。 

如今,在这座中等城市里,有一个医院、一位学科带头人、一个特色科室格外引人瞩目,这个医院就是渭南市第二医院,这位学科带头人就是现为医院副院长的徐兆宏,这个科室就是徐兆宏精心打造的特色科室――眼科。 

2007年初夏,我们慕名采访到了这位年轻的眼科专家―― 

记者:当我们一走进渭南向南望去,首先看到的是挡住了我们视野的那片长而荒凉的“塬”。以前在书中也读到过,比如陈忠实的《白鹿塬》,但今天所见,当然更 令我们别有一番感慨。刚刚您的同事介绍说,也许就是因为这片塬的阻隔,让这里的许多人、许多行业多年来视野开阔不了,养成了墨守成规的一种习惯。我想问, 您是渭南人吗?这片塬,怎么就没挡住您事业的视线? 

徐兆宏:我是地道的渭南人,如果说我的视野还算比较开阔的话,这得感激8年前给了我机遇的同事们。 

1999年4月,通过民意测验经民主投票选举,我担任了五官科的主任,这是本院有史以来第一次民主选举。当时五官科没有细分,科室工作条件极差,艰难得连 工资都发不全,更谈不上拿奖金。虽然当时的现状让我无所适从,一片茫然,但我很感激同事们对我由衷的信任!我想,大家如此信任我,我没有理由拒绝。然而, 面对院领导要求我3个月内必须改变通体一盘散沙、整体业务水平差、人心涣散的一系列实际问题,我感到压力巨大,苦思冥想,整个人瘦了一圈。6月中旬,自筹 资金去北京交通医院学习OK镜治疗近视技术,回来后这项新业务很快应用到了临床,带动了科室的发展。同年12月,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,我在本科室开创了 院内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的先河,同时也拉开了本院医疗深层改革的帷幕。 

记者:对于一种墨守成规的旧制度,改革起来会产生阵痛,您当年是怎样运作的?现在回过头来您怎么看这八年? 

徐兆宏:首先,我要让大家达成一致共识:困境与机遇同在。接着,完成了新老交替、科室重组,建立起一支精新的技术队伍。我们制定了奋斗目标:一年打基础, 二年求发展,三年上台阶。人常说:“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”,我想,只有在制度的约束下,工作起来才能有所适从。对于习惯了散懒工作状态的人来说,要适应严 格制度的约束,必须有一个思想认识的过程。好在我是大家推举出来的负责人,同事们信任我、支持我。科室制定了《科室工作安排及个人量化管理实施细则》,制 定了《日常工作管理办法》,其中包括奖励制度十条,处罚制度十六条,还拟定了《五官科日常工作警语》,并且经每位同志签字同意后,人手一份。科室有了科学 的管理制度来规范每个人的行为,大家就不再是一盘散沙了,就有章可循了。我把他们当作朋友,当作兄弟姐妹,时常告诫大家:机遇和挑战同在,优胜劣汰。我激 励大家珍惜自已的工作,在有了成绩时也不失时机进行表扬,使大家都感到科室的温暖,有了一种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的成就感。现在看来,五年的改革是成功的, 因为经过八年多的砺炼,我们不仅转变了思想,更新了观念,走过了沉闷的“休克低谷期”,而且我们己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长足进步,每个人都爆发出了生命的活力。 

面我而坐的徐兆宏,看起来依然还是那样的年轻,身上透着一种浓浓的书卷气。从外表看,我不敢相信这是一位喝着渭河水长大的农民的儿子,但从言吐中,我确实感受到了他性格中传承着的那份淳朴与厚道。 

他是1999年4月,经渭南市第二医院民意测验、投票选举后当选的五官科主任,也是该院院史上第一位民主选举产生的科室负责人,当时,他只有32岁。他知 道,是大家的信任将他推到了科室改革的浪尖上,他只有走下去,别无选择。当时,面对几乎瘫痪的科室,他心里像坠着铅块,沉甸甸的。由于有9年从医的实际工 作经验,以及良好的亲和力和不甘落后的敬业精神,他一上任,就苦觅对策,寻找症结,在短短几年时间里,硬是让一个濒临倒闭的科室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。 

他的改革精神和管理能力,他的把人“管活”而不是“管死”的规章制度,无不让人刮目相看和由衷敬佩。 

8年来,身兼学者、医者、管理者、经营者等多重身份的徐兆宏,始终怀着美好的愿望和坚定的决心,为事业而拚搏,他生命的价值在不断创造中得到体现―― 

记者:据说,您刚接五官科时,处境特别困难,32岁的您算是当时科室资历最深的人,你们困窘得连刷墙的涂料都买不起,是真的吗? 

徐兆宏:我接手科室以前,眼科医生就不多,临近上任时,有点资历的医生都纷纷跳槽的跳槽,退休的退休。当时,科室的环境比较差,想将病区的墙面粉刷一下, 但我们真的穷得连粉刷门诊墙壁的涂料钱都掏不出,是职工们自发每人凑了1000元钱才办成了事。正是大家对我寄予这么高的期望,我才有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。 

记者:您身为医者,同时又是科室管理者,即要当好医生,又要收拾、管理好一个烂摊子,一步一步从艰难中走出,实在不易,您是怎样迅速扭转艰难处境的? 

徐兆宏:我首先想到,不能再墨守成规了。我尽量抽出时间来,自费赴外地医院参观学习,特别是吸取沿海地区的工作经验。一路上,我把所见所闻都作详细的笔记和拍照,回来后,结合自已科室的实际情况,提取精华,融会贯通。 

在本院,我第一次提出医务人员要人性化服务,要对病人实行“人文关怀”。我要求大家上班时必须衣着整齐、干净洁白,要求在左胸前佩戴上岗牌,上面印着我们 的服务宗旨:“您的光明,我们的心愿”。还要求在右侧胸前佩戴有醒目科徽的科室标志牌,科徽的图案设计为一只眼睛,中央是字母“e”置绿色方框内,意为二 (er)院眼(eye)科人,做人力求方正,努力为患者营造和谐、温馨的绿色就医氛围。提出“如果是三星级的医院条件,则要提供五星级的服务”,让病人到 医院有到家的温暖感觉。 

我们推出了科室的宣传口号:二院眼科,晴明选择;二院眼科,光明使者。印发了《眼睛与科学》等健康教育宣传品,通过医院楼道、走廊的宣传板,介绍有关科普 知识和眼、耳鼻的解剖挂图,还走上街头、深入农村街镇,义诊义治,扩大影响。一方面,让病人在治病中即得到很好的服务,又上了生动的健康教育课。另一方 面,由于我们从各个方面塑造出科室的品牌,相当程度的占有了充满竞争的专科市场。通过宣传和提高医疗水平,华县、大荔、蒲城、富平、闫良甚至山西运城的很 多患者,都纷纷来到我院就诊,使我们的治疗范围辐射更远、更广。 

记者:说实话,现在走进你们眼科病区,连我都感到很震惊,这么漂亮舒适、干净整洁的环境,别说在一般的地级市医院里少见,就是在北京的普通医院也不多见。您白手起家不容易,怎么舍得如此投入? 

徐兆宏:我们倡导“人文关怀”,若没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就医环境,“人文关怀”就无从谈起。我们将眼科病区装修一新,为办公室更换了新的桌椅,安装了空 调,还配备了闭路电视和碟机,使整体环境优雅、整洁,让同事们有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,病人们也有了一个舒适的就医场所。不发展,就要落后,不发展,就没 有出路。 

走进渭南市第二医院眼科病区,我几乎有一种错位的感觉。不是梦吧?几天前我还领着一位朋友,在繁华喧嚣的大都市的一所著名医院眼科就诊,那环境比这还逊色 不少呢。这不是在渭南吗?只见整个眼科病区灯光明亮,装饰一新。医务人员们穿戴整洁,人人脸上荡漾着真诚的微笑。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温馨提示:“地面光 滑,小心慢行”。接着,便读到墙面上张贴着的广告语:“二院眼科,光明世界;二院眼科,光明使者”。不远处,挂着一幅书法,上面只有四个简简单单的字: “大医精成”。继而,一块介绍科室全体医务人员及相关制度的宣传牌映入我视野,20多个医务人员的照片排列成队,我透过近视镜片看了半天,才找到徐兆宏, 因为连他一起只有3个男性医生,其余20余人是清一色的娘子军。宣传牌上有句话特别让我肃然起敬:让我们的价值,体现在您由衷的赞誉声中。 

毫无疑问,这是一个对患者充满着人文关怀的科室,相信无论是谁,只要一走进这里,都会有一种内心的感动,都会有一种温暖如家的感觉。而在二院院史上,倡导对病人要“人文关怀”的第一人,就是徐兆宏。 

出生于农民家庭的徐兆宏,从骨子里透着一位仁医仁者的善良,他以一颗真诚善良的心,带领团队成员们一起,不仅给每一位前来就医的病人带去关怀,而且对许多 无钱治病的特困病人和残疾患者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怀,除了平时减免、甚至免费救助一些老弱病人外,还主动联系省残联复明车,每年都要为残疾人免费实施白内 障手术。在科室逐步走出困境,经济情况逐渐好转的时候,他们想到的首先不是自已的利益,而是救治病人,还有公益事业。就连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,因家庭生活 困难,无法实现梦想时,他都会伸出相助之手(祥见照片:为渭南市秦腔比赛第一名的贫困女孩捐款捐物)。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,徐兆宏的心始终是火热的―― 

记者:短短几年时间,您就能使一个小科室成大气候,您的管理理念是什么? 

徐兆宏:我认为,加强培养和造就一支科技骨干队伍很重要,培养同仁们的团队精神、进取意识很重要。一个好科室,即要有好的硬件作保证,更要有一批高素质的 专业技术水平人才。为了提高业务素质,我们购买了各种诊断治疗书籍,订阅了各类专业杂志,还购买了许多医学VCD光盘,经常组织大家共同学习,研究探讨, 给大家创造不断学习业务知识,提高诊疗水平的氛围。我们不断吸收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和信息,经常与大城市先进的医院和一流的专家保持学术联系及技术协作关 系。经常送业务骨干去外面参观、学习和深造,使科室现在的20多名医务人员,形成了高、中、初人才梯队。 

当今时代,医学在不停地发展,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知识,学习新技术,不做井底之蛙。为此,我作为学科带头人,自费参加了中华眼科医学会组织的“全国眼科学 术大会”,参加了著名专家的手术表演和学术交流会,参加了北京大学眼科中心组织的“全国眼科继续教育学习班”,参加了省残联组织的“白内障复明手术医师培 训班”。2002年12月,还专程去深圳眼科医院进修学习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技术等。 

记者:您根据自已专业特点,将眼科从五官科分离出来,一路走来,走到了今天,已经将曾经一无所有的眼科,打造成了渭南地区远近闻名的特色科室。我刚参观了 你们的眼科病区,很气派!现代化设备可谓一应俱全。令我惊讶的是,你们已经拥有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“准分子激光近视治疗机”,我想,你们的固定资产增长 速度与8年前相比肯定是一个大的飞跃。 

徐兆宏:我在加强管理,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,继续搞好硬件建设。1999年我接手时,全科室仅有一台上世纪70年代的裂隙灯显微镜和一台老式检眼镜,我们 通过投资,为科室购置了新式裂隙灯显微镜、双人双目手术显微镜、眼科泪道激光机、白内障超声乳化仪、A超机、曲率仪、耳鼻喉专用激光机等。还配备了眼科显 微器械,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。 

从1999年至今,8年过后,我们的硬件建设更加完备了,现在己发展成拥有价值400余万元的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准分子激光近视治疗机及8台配套设备。 

还配备了综合验光仪、自动电脑验光仪、自动磨边机、同视机、自动视野机、视觉电生理仪、焦度仪等大、中型设备40余台,固定资产(设备)由1999年的2万元发展到2007年的700余万元。 

近年来,徐兆宏通过学习又引进了许多新技术:1、最先开展白内障隧道式无缝线小切口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,手术例数达600余例;2、最先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,手术例数达1700余例;3、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达到三级医 

院水平;4、全市最先开展慢性阻塞性泪道激光治疗术;5、率先在渭南引进眼用A超、角膜曲率计、角膜地形图仪、自动眼压计等,已熟练掌握运用,为白内障手 术后人工晶体的精确植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;6、自筹资金购进渭南市最先进、最齐全的整套屈光不正检查仪器及验光配镜设备,培养了专业验光师和视光医师,开 展了小儿弱视、斜视的矫治,为二院视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,医学验光达2万余人次;7、最先开展了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,手术人数达1200多人;8、 眼球摘除联合1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5例,填补了渭南地区医疗卫生单位的空白,赶上三级医院水平;9、诊断并缝合复杂的眼球破裂伤13例,外伤性泪小管 断裂吻合手术11例;10、以眼部主诉和症状为出发点,提前并准确诊断脑垂体廇4例、室管膜瘤1例、脉络膜骨瘤1例(临床罕见)、眼部炎性假瘤1例,并一名双眼致密型瞳孔残膜的中学生成功摘除了18年阻挡视力的残膜,临床上十分少见实践证明,现代化设备的逐步完善和新技术的引 进,为二院眼科成为东府一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二院眼科这个平台,也让徐兆宏尽展了自己的专业才华―― 

眼睛是心灵的窗户,眼科手术精细、复杂。不管是白内障、青光眼,还是其它外眼手术,每次手术前都要详细检查病人,了解患者的想法,尽量先与患者沟通,取得 理解。制定周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,真正用“心”去给患者找回光明。用手,是医匠式的服务;用脑,是专家级的服务;用心,才是大师级的服务。不懈的追求是成 为大师的先决条件,为了提高自己,徐兆宏更是挤时间参加眼视光学研究生学习。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,影响人视觉质量的——“白眼病”,诸如:近视、远视、散 光、斜视、弱视等越来越凸现出来,基于此,他又跑到了眼科学发展的又一个新领域——视光学的前沿。目前,积聚力量,组建了渭南市最大、最正规的“青少年视 觉保健康复中心”,并且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,宣传眼睛保健的重要性,使青少年眼病患者能够做到早发现、早治疗。 

记者:据说,在你们这里有个很严重的现象,就是留不住人才。外面的高学历毕业生不愿分来,自己培养的人才又往外跳槽,因此,这里的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比较匮乏。原因是什么?您是渭南地区眼科研究生学历第一人,您有可能会跳槽吗? 

徐兆宏:我本人非常向往蔚蓝色大海的文明,渴望有一个学术氛围更加浓厚、宽松的环境,进一步发展自己。我羡慕改革开放、文明程度较高的南方,在那里学习, 使我感受到了重视知识、重视人才、求贤若渴、能者向前的管理和思维理念。但是,鱼和熊掌不可兼得,家乡培养了我,这里的群众更需要我,我会一直扎根在这一 片沃土上,为光明事业、为自己的理想而继续耕耘不辍。也更多期望得到名家指点、有识之士鼎力相帮。 

记者:您现在担任了副院长,分管的工作更多、肩上的担子也更繁重,以后,二院眼科的发展您还能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吗?       

徐兆宏:一个单位的发展仅靠个人英雄,力量是单薄的,只有发扬团队精神,发挥每个人的特长,建立人才梯队和长效机制,具有战略眼光,才能求得长远发展。作为我个人要将时间和精力合理化分配,统筹安排,继续干好自己所倾注并且热爱的光明事业而矢志不移! 

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。如今,走过了苦辣酸甜和困惑茫然的徐兆宏,已拥有了许多的荣誉和称号,他被层层光环包围着: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先进医务工作 者”、“临渭区有突出贡献科技拔尖人才”、“渭南市十大杰出青年”、“陕西省青年突击手”、“陕西省优秀青年实业家”、……他带领的团队,被上级部门命名 为“特色科室”、“知名科室”、“临渭眼科中心”、“青少年眼睛保健康复中心”、“巾帼文明示范岗”、“青年文明号”…… 

无疑,这些荣誉中更多的是记载着他拚搏后的疲惫和辛酸。回顾自己走过的路,他深深体会到:是一条不断学习、不断探索、经受磨练、享受欢乐之路。他说,无论将来的境遇发生怎样 的变化,他的付出如故,追求如故!他说:为了渭南这一方热土的群众眼睛的保健和康复,一定要把眼科建成东府一流的专科。 我祝福他,以记者的名誉! 


编辑:冯天丽

返回网站首页

相关热词搜索:院长 记者 二院